手机:13548980880(邬老师)
18874019129(杨老师)
网址:http: //www.cslujun.com
邮箱:451211917@qq.com
地址:长沙麓谷高新区咸嘉湖西路469号
2012最新政治高考复习
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同样教学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下面是笔者在从教过程中的一些小小的心得,以供同仁和读者参考,不当之出,请指正。
心得(一)怎样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1、备课要多思考。坚决杜绝简单炒作和低空扫描。第一、要重视《考试大纲》的研究。一是比照新旧考纲,了解考点的增删变化,确保在复习中不做无用功。第二、要反复地钻研教材,做到教材的框架体系胸中装。每课都要认真想一想,这部分内容哪些是高考考过的,是用什么题型来考的?哪些是未考过的?哪些估计今年要考的?所教内容在教材前后的联系是怎样的?这部分内容和时政热点的关系是怎样的?高考会不会考?怎样考?这一课,着重要让学生搞清哪些问题?这部分内容,哪些学生是已知的,哪些学生是未知的?哪些是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哪些是学生过去考试中经常出错的?第三、做到“考点问题化,问题情景化。分析要点化,术语规范化”。从教材的内在联系上、从教材与热点问题的结合上求深化和突破。坚持“抓大放小”,重未知轻已知。
2、加强试题研究。第一、要反复揣摩《考纲》示例题,因为示例题是考试中心比较欣赏的题,反映了高考命题的导向。研究这些题,可以感悟到试题背景材料选择的特点,设问和答案的特点。第二、认真研究江苏和外地的高考试题。方法有三,一是按照五种题型来分析,认清单选、不定选、简答、辨析、论述各自的命题特点,想一想各种题型有什么风格和技巧?二是按照板块来分析,分别思考时政、《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六部分内容的命题特点及启示。三是按照能力要求来剖析整套高考试卷。着重揣摩基础题、能力题的特点及考法。第三、加强对广东各地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的研究,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查漏补缺。在对待外地试卷的态度上,要牢记两句名言,一句是“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另一句是“照抄照搬从来不能成功”,坚持整合、改编和超越。我的体会是,对教材和高考试题钻研思考得越多,越能做到事半功倍。反之,就必然会使自己的教学处于盲目的状态,“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3、上好三类课,注重实效。复习课:一般模式——抓大放小,突出主干。考点问题化,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夯实基础、同时注意深化、综合和提高。讲练结合。注意点:(1)分清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易知和难知,吃透学生的迷茫、误区和盲区。(2)注意问题的深化和提高。必须是真问题、真智慧、真思考、真行动。(3)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广东卷的命题特点。(4)问题的设计要依托教材,联系实际。综观全局,瞻前顾后。(5)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训练课。课堂训练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掌握各类题型的特点及答法。(2)选好题。要有模拟性、新颖性、思考性、综合性。(3)学生读题讨论。少一点一问一答。(4)学生分析,陈述答案,暴露思维。(5)教师点拨评讲(审题作答方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务求明确)。例如,选择题的答法是:干肢相连加以推敲,排错排异,靠船插篙,注意题干的特定规定性。材料主观题的答法是:材料层次化、层次问题化、问题观点化、答案一体化。辨析题的审题作答方法是:结合背景,找全辨点,逐层剖析,辩证否定,总结升华。评讲课。
评讲课的一般操作模式:(1)总结考练的基本情况。了解各题的正答率、得分情况。(2)对正答率低的问题,引导讨论,进行分析。(3)评讲时要做到层次清楚,要点明确,切忌交叉重复。(4)最后一定要给出答案,让学生思考体会答案,提高学生组织答案的能力。
心得(二)怎样在试卷讲评中实现师生互动
试卷讲评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积极高效的讲评有利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习薄弱环节的解决以及错误知识点的纠正;对教师而言,可以从高效的试卷讲评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向、确立教学重点,节约时间与体力。一堂试卷讲评课,实际上涉及到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综合互动。试卷讲评课教学,只有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互动,才能提高教学的实际功效,促进学生自我评价与提高,从而提高讲评的课堂效率和质量。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要做到师生互动,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精心备课———师生互动的前提
这里说的精心备课,不光是老师,也包括学生。讲授新课要备课,试卷讲评同样要认真备课,教师只有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把握学生答题情况,讲评时才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加以剖析。教师讲评课的备课,一要备试题的内容,即讲评前要分析试卷本身是否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是否符合课改方向与改革理念,试题覆盖了哪些知识点,试题考查了哪些政治能力,试题中哪些题类似高考题,哪些类似会考题,哪些与高、会考不相关,分析试卷中各试题的难易程度,解析命题的意图等等;二要备学生的情况,讲评前要对学生的试卷认真批阅,仔细统计,科学诊断,弄清哪些题错得多,要找出错误的症结,分析何种能力需要加强,学生需要何种帮助,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同样也需要备课,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预习,老师备课再好,学生无动于衷,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因此,教师在讲评试卷前,一定要把试卷发到学生手里,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析试卷,分析自己问题出在哪里,失分的原因是什么,疑问写在纸上,等待老师来解决。
二、让学生参与——互动的本质
一堂成功的试卷讲评课,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时间,允许学生对试题自我评价,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如答问、质疑、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但能使整个讲评过程中学生情绪亢奋,思维得到激活,容易接受大量的知识及解题信息,而且有助于政治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必须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试题,先让学生来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解题中,共享正确的解题方法、思路,可以做到一题多解,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想法,通过学生的讲解,老师也能从学生的讲解中了解学生的思维。同时,学生在讲解中,还会暴露一些错误的想法,以便教师能对症下药,我们常说学生,讲过了还不懂,但我们不能理解学生的思维,怎么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比如,2005年文综第28题:图中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
问题: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
A 自相矛盾的关系 B 辩证法的矛盾关系 C 诡辩的关系 D 辩证否定的关系
此题在高考中的通过率就相当低的,我拿这道题给高三的学生做,通过率仅0.4 。在我们老师看来很简单的一道题,可为什么难度系数只能0.4呢,通过学生的分析,发现学生的思维有这么几种:第一种认为,A不可能选,因为是一个著名画家的作品,怎么会是自相矛盾呢?第二种也认为,不能选A,因为,这道题显然是考哲学,肯定要用哲学术语,只有B和D符合高考要求,第三种认为,这可能是一幅幽默画,所以带有很强的诡辩性,所以选C。通过学生的分析,我发现,学生缺乏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就是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回归生活,知识学死了,并且在解题过程受习惯思维的影响很大。
三、要给予鼓励———互动的关键。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我们的试卷讲评中,最不能引起教师重视的可能就是老师总舍不得给学生一点表扬与鼓励,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之处,要对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知识和能力给予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哪怕是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眼神,都可以树立他们的自尊、自信,使整个教学过程沉浸在一种和谐而又热烈的氛围当中。特别是对于有创新、有独到之处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要善于点燃他们的智慧火花,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
比如我在讲这么一道选择题:最近公布的电信资源费调整方案中规定,上网费每分钟2分,上网费主要是使用网上下载的信息付出的费用。可见,从网上下载的信息
A、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B、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C、虽有价格,但不一定有价值 D、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答案是D,但就有一个成绩并不很理想的学生提出,为什么C不可以,我让他说出理由,他回答说,在网上下载信息要花钱,说明,信息是有价格的,但有价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吗,因为有些有价格的东西,本身并非劳动产品,但是一样可以卖。他的一番话,引来不少同学的反对,也引起了不少同学的深思,我鼓励他说,在我们生活中,到底有什么东西,有价格,可以卖,但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经我这么鼓励,他举例说,一些历史文化名人,比如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就可以被出让,可以卖钱。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位同学的观点,引出了一个新的知识点,即如何认识非劳动产品的商品化问题。我利用这么一个契机,与学生讨论了一些诸如自然资源的开发权、历史名人的使用权等,既增长了知识,又开拓了同学们的思维。这堂课表面看来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实际上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试卷讲评课。
需要说明的是,互动绝不是作秀,不是光追求一种轰动的表象,而是心灵的交融,如果学生在整个讲评中没有积极的思维,哪怕是争论得再激烈、再活跃的课堂,那只能是一种虚假的活跃,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心得(三)如何上好政治试题评讲课
1、认真批改试卷,这是上好政治试题评讲课的前提。通过批改试卷,了解学生对哪些问题解答得比较好,对哪些问题的解答存在缺陷。这样,评讲试题才有针对性。
2、作好试卷统计与分析工作。试卷统计与分析,不仅仅是分数的统计与分析,更要对学生试卷中的正误情况进行统计。比如说选择题,在一些典型题上,就有必要统计全班有多少同学做正确了,有多少同学做错了;主观题方面,也可以统计学生的思维情况,有哪些答题要点回答出来了,有哪些要点没有回答出来,还有多少同学在回答主观题的思维方面存在偏差。在进行精心统计的基础上,还要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分析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是什么类型的错误:有的是书上知识点掌握不牢,有的是课堂上老师讲过的没有印象,有的是老师没有讲到的东西;有的是没有弄清题目的要求,有的是没有弄清题目材料的意思;有的是思维上存在偏差,有的是没有把握好思维的度;……。在统计和分析的时候,有时老师有必要记下来,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是哪些同学出现了解题错误,以便对同学提供具体的帮助。
3、课堂评讲,切忌不能简单地与学生校对答案。老师可以就自己在批改试卷和对试卷统计分析中掌握的情况,结合试卷上的题目帮助学生分析如何解答。最好是在评讲时打破老师一言堂的习惯,发动学生参与评讲分析试卷。有的时候,比较典型的题目,可以请解答得比较出色的同学讲一讲是如何进行正确思维的,为其他同学进行思维示范。还有的时候,可以就学生做题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请出现这种错误的同学谈谈他当时是怎么思考的(请解题有错误的同学时,老师一定要对其给予充分尊重),了解同学出现错误的原因,其他同学听了有利于纠正自己思维上的误差,老师听了有利于增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针对性。有时在课堂上,还有必要发动学生对认识比较模糊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进行解题经验、技巧、思维能力培养的交流。
4、课后个别辅导。多数情况下,课堂上师生主要是对学生解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个别学生在解题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在课堂上往往无法得到关注。这就需要课后老师与学生个别交换意见,进行个别辅导。当然要有效进行这样的个别辅导,首先取决于老师在批改试卷和对试卷统计分析时是否注意对学生解题中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了记录。其次,要求老师能够与学生真诚平等对话而不是训斥,才能了解到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再次,在个别辅导时,不仅要帮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更不要忘了对学生的欣赏,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解题中的成功之处,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5、评讲试卷时不要回避老师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次考试,不仅能检测出学生学习的成绩,还能检测出老师教学的得失(当然学生学习水平和老师教学水平不能完全由某一次考试检测出来)。老师在分析试卷和评讲试卷时,除了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也可以给学生分析试卷中有哪些题目,是因为自己教学方面存在问题而导致学生出错的,老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上还需要作哪些改进。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利于形成老师与学生在思想上的共鸣,从而真诚地赢得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总之,试卷评讲,不应该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信息传递,而应该是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获得师生双赢的结果。
心得(四)政治高考复习的要点
(一)抓“三本”——考试大纲、课程标准、教材
1.研究考试大纲,高度重视“增”,慎重对待“删”,具体分析“改”。
2.新课程标准,在广东省使用的标准。
3.教材,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
(二)抓“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1.基本、主干知识,抓平时考测促高考。
2.掌握知识基础上形成技能。
3.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
抓知识是基础,方法是关键。
(三)抓“三点”——重点、难点、热点
1.抓住重点。
2.难点要突破。
3.不回避热点。
(四)抓“三法”——考法、教法、学法
1.有考试的地方,一定有考试方法。
2.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
3.不要过多地纠缠老师的教,要关注学生的学。
(五)抓“三轮”
1.第一轮,抓课本知识,关键“懂”。
2.第二轮,抓知识点综合,关键“通”。
3.第三轮,复习应考,强化训练,关键“用”。
(六)抓“三性”——基础性、综合性、时代性
1.基础性:抓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2.综合性:学科内、跨学科、与热点结合
3.时代性:反映社会、贴近社会、贴近学生
总之,立足基础,强调主干,注重应用,突出能力,体现综合,关注时代。
心得(五)高中政治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障碍及对策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在高中政治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备受政治教师的关注,纷纷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但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下面,笔者就高中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所存在的种种障碍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政治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障碍的具体表现
1、传统的教学观念,扼杀了学生个性,阻碍着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教学观念支配下,高中政治课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教材单一。教学中,师生们围绕高考这根无形指挥棒团团转,必然地形成了“老师教书,学生背书,国家考书”的教学模式。为提高学校知名度和教学质量,不少学校把竟争片面理解为考试的竟争、分数的竟争、升学的竟争、政治教师只能通过填鸭式、注入式等办法来培训学生的应试能力,甚至不惜来用超负荷的,大运动量的题海战术,去争取考分的优胜、升学率的优胜。事实上高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状况、知识能力基础、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他们的个性品质也逐渐稳定和成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已经能用书本理论作指导去发现、分析解决各种问题,学生完全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在做的过程中悟出理性知识,培养探究技能和探究气质。但在传统观念束缚下,高中政治课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的狭小范围内,难以适应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实际特点,压抑了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扼杀了学生个性,阻碍着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2、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阻碍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影响着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内容的确定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学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可以到社会上做调查,也可以到企业、商业机构访问请教,还可以在学校查阅资料。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作为主体走出课堂,面向生活,需要的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而不是“传授”、“教导”和“接受”,因此师生之间应是一种互帮互学的“学习共同体”。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不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政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指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还是政治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而且是绝对权威,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千方百计地按照自己的思路“格式化”学生,造成教与学脱节,教决定学。
云翼高复教务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