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13548980880(邬老师)
18874019129(杨老师)
网址:http: //www.cslujun.com
邮箱:451211917@qq.com
地址:长沙麓谷高新区咸嘉湖西路469号
近年高考文综(全国卷)考点分布表+2017年复习建议
地 理
高考新动向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了地理新课改的主要精神,保持了高考地理试题的鲜明特点(以纲为准、不拘泥于教材、以能力立意)。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地理试题中,必修1模块包括第7—9、10—11题和第37题第(1)、(3),共计32分;必修2和必修3模块共计58分。试题侧重考查必修1和必修2模块,其中必修2模块比重有所上升。
考点新变化
1.试题考点分布
题号 |
年份 |
考查的主干知识 |
分值 |
1—3 |
2015 |
人工湿地(雨水花园)的原理、作用 |
12 |
2016 |
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
12 |
|
4—6 |
2015 |
交通区位、经纬网的应用 |
12 |
2016 |
城市空间规划的影响 |
12 |
|
7—9 |
2015 |
等值线图的判读、气温的分布、水资源开发 |
12 |
2016 |
海岸线的变化及原因 |
12 |
|
10—11 |
2015 |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淤积)、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 |
8 |
2016 |
自然带的分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8 |
|
36 |
2015 |
以世界局部区域为背景,考查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
22 |
2016 |
以中国局部区域为背景,考查农业发展的原因、工业区位因素 |
24 |
|
37 |
2015 |
以中国局部区域为背景,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 |
24 |
2016 |
以世界局部区域为背景,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等值线的判读 |
22 |
|
选做题 |
42题为旅游地理、43题为自然灾害与防治 |
10 |
|
44题为环境保护 |
2.新变化
(1)与2015年相比,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没有出现地理计算、地球运动试题,等值线判读类试题在第37题的第(3)问中体现。
(2)对自然地理基本原理的考查减少,对自然地理要素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方面的考查增多。例如第10—11题,以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图为背景,考查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及磷累积量变化的原因。
(3)2016年试题更贴近社会现实,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例如第4—6题、第7—9题、第10—11题。
2017备考建议
1.立足基础知识,突出学科主干知识。
对自然地理来说规律性强,应该理清地理概念,弄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人文地理,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及商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对于区域地理,应抓住区域定位,从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
2.强化地图、图像系统的训练与运用。
地理高考题中,读图分析题所占比重很大,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分析能力,是区分学生地理知识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使用地图,要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要学会用地图语言归纳分析各种图形信息,识记、理解、运用地理知识,要重视图图、图表、图文之间的相互转化。
3.关注热点,拓宽视野
关注社会热点,凸现时代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全面素质,以多元信息为载体,更加关注考生的人文素养。
政 治
高考新动向
高考文综政治试题一直都是“年年岁岁理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2016年全国卷文综政治试题命题形式灵活,难度略升,且恢复了价格曲线题和相隔4年未出现的漫画题,没有出现科学素材试题。今年的试题材料贴近生活、贴近时政,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1.各模块考查情况及占比
模块 |
年份 |
考查内容分布情况 |
分值统计 |
必修1 经济生活 |
2015 |
12-15,38(2) |
30 |
2016 |
12-15,38(2) |
30 |
|
必修2 政治生活 |
2015 |
17-19,38(1) |
24 |
2016 |
16-18,38(1) |
24 |
|
必修3 文化生活 |
2015 |
20,39(1) |
16 |
2016 |
19,39(2) |
14 |
|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
2015 |
16,21-23,39(2) |
26 |
2016 |
20-23,39(1) |
28 |
|
开放性试题 |
2015 |
如何记住乡愁提出建议 |
4 |
2016 |
主题班会,如何学习英雄 |
4 |
2.对比分析及变化
2016年全国卷文综政治部分试题各模块分值和往年基本保持一致,文化和哲学部分分值有微调,试题难度基本保持稳定,较为适中,其中组合式选择题题肢的设置更为灵活,突出了时政性,考查的角度更为新颖,这使试题具有了一定的难度,但同时由于组合式选择题错误选肢的干扰性不是很强,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题难度。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对时政问题了解较多的同学做起来相对容易。
非选择题材料看似简单,但设问角度独特,要求考生有较强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考点新变化
1.试题考点分布
题号 |
年份 |
考查的主干知识 |
分值 |
12 |
2015 |
影响消费的因素,互补品与替代品 |
4 |
2016 |
企业经营,互补品战略 |
4 |
|
13 |
2015 |
价值规律,市场配置资源 |
4 |
2016 |
投资理财 |
4 |
|
14 |
2015 |
规范市场秩序,科学宏观调控 |
4 |
2016 |
价格曲线 |
4 |
|
15 |
2015 |
汇率变动的影响 |
4 |
2016 |
通货紧缩 |
4 |
|
16 |
2015 |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4 |
2016 |
居民自治 |
4 |
|
17 |
2015 |
民主立法(决策)的意义 |
4 |
2016 |
民主政治 |
4 |
|
18 |
2015 |
转变政府职能 |
4 |
2016 |
民族政策 |
4 |
|
19 |
2015 |
我国的外交政策 |
4 |
2016 |
文化传承 |
4 |
|
20 |
2015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4 |
2016 |
认识论(智库建设) |
4 |
|
21 |
2015 |
意识的能动作用 |
4 |
2016 |
唯物辩证法(矛盾) |
4 |
|
22 |
2015 |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
4 |
2016 |
唯物史观(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4 |
|
23 |
2015 |
联系的多样性、客观性 |
4 |
2016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漫画) |
4 |
|
38 |
2015 |
政府职能,民主集中制,依法行政,政府权力的监督;财政的作用 |
26 |
2016 |
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一带一路”的意义);国际合作的意义 |
26 |
|
39 |
2015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影响人的认识的因素;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
26 |
2016 |
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 |
26 |
2.新动向或新变化
部分试题似曾相识,如考查知识上:互补品,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等,命题素材上: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带一路”等。
命题素材新颖,紧扣时事话题,这使政治试题十分鲜活,可谓常考常新;设问的角度和考查切入点“万变不离其宗”——教材主干知识。随着高考政治越来越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试题也越来越倾向于开放立体式,并体现浓厚的学科价值,所以要把握两点动向:
(1)关注时政,特别是重大政策方针或事件的原因、措施、意义,特别是相关的时政语言描述,近年来直接出现在题肢或答案中。
(2)关注教材主干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运用。考点的呈现生活化,真正关注到学生生活体悟。试题的考查越来越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注重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
2017备考建议
1.夯实基础是关键。紧紧围绕《考试大纲》,不仅要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关键知识点也必须掌握到位,并能围绕核心知识点适度延伸发散。
2.能力提升要全面。在掌握基础知识基础上,基本的应试方法、基本的思维、语言表达的层次性逻辑性也要加强。研读四种能力要求,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准确、全面“获取和解读信息”。
3.关注社会时事话题。时事素材引入是政治命题的重要内容,考生必须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等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时事话题,特别是关于国家层面重大战略的话题,而且要有一定深度的思考。
4.重视高考真题演练。高考真题是考生最可信的备考资料,通过演练、研究高考试题,特别是研究高考试题参考答案,可以把握命题思路,掌握表述方法、提炼关键信息点。
历 史
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
24 |
刺史监察制度(1-1) |
分封制、等级制(1-1) |
君主专制(1-1) |
小农经济(2-1) |
儒家思想(3-1) |
25 |
古代中国文化(3-2) |
程朱理学(3-1) |
儒家思想(3-1) |
君主专制(1-1) |
小农经济(2-1) |
26 |
明清经济(2-1) |
雅典政体(1-6) |
程朱理学(3-1) |
宋代经济(2-1) |
宋代监察制度(1-1) |
27 |
陆王心学(3-1) |
光荣革命(1-7) |
海禁(2-1) |
科举(1-1) |
中央集权(1-1) |
28 |
内阁(1-1) |
近代西方科技(3-7) |
近代经济(2-2) |
近代经济(2-2) |
近代经济(2-2) |
29 |
君主专制(1-1) |
近代民主革命(1-3) |
戊戌变法(3-3) |
北伐战争(1-3) |
甲午中日战争(1-2) |
30 |
民族工业(2-2) |
工农武装割据(1-3) |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2-4) |
抗日战争(1-1) |
抗日战争(1-3) |
31 |
工农武装割据(1-3) |
罗斯福新政(2-6) |
一五计划(3-3) |
一五计划(2-3) |
十年探索(2-3) |
32 |
一五计划(2-3) |
欧共体(2-8) |
雅典民主政体(1-6) |
罗马法(1-6) |
罗马法(1-6) |
33 |
市场经济(2-3) |
斯大林模式(2-7) |
1987宪法(1-7) |
英国内阁(1-7) |
英国两党制(1-7) |
34 |
罗马法(1-6) |
欧洲格局(1-9) |
苏联新经济政策(2-7) |
罗斯福新政(2-6) |
经济区域化(2-8) |
35 |
世界贸易(2-8) |
改革开放(2-3) |
欧元(2-8) |
世界银行(2-8) |
马歇尔计划与欧洲联合(2-8) |
40 |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2-3) |
中国古代海洋利用(2-1) |
中西方科技成就(3-3,3-4) |
儒学的发展(3-1) |
近代人口增长与压力 |
41 |
评析“冲击—反应” |
评析汉唐地方制度 |
评析抗日战争 |
评析生产力的影响因素 |
评析“制度构想与实践” |
选修一 |
王莽改革 |
清末新政 |
魏晋法律改革 |
唐代币制改革 |
唐太宗时谱牒改革 |
备注:图中所示的1-1,1-3等为考点在教材中的目录,如1-1为必修一第一单元;以人民版教材为目录依据;
考点新变化
选择题部分,从2014年以来,全国卷选择题部分考察的内容基本固定,分为:
【24-27题】均为中国古代史,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和专题;
【28-30题】均为中国近代史部分,侧重点略有变化。
【31题】为中国当代史;
【32-35题】都是考查世界史部分;
【32题】依然是世界古代史;
【33-35题】考查方向近几年一致,分别是:近代世界民主政治,近代经济改革,现代世界经济。
从图表中看出必修一中,第一、三、六、七单元为必考点。在古希腊罗马部分,古希腊民主政体与罗马法隔年出题,2015-2016年考的是罗马法律,在2017年备考中建议加大对古希腊民主政体的复习。
必修二中,第一、二、三、八单元为必考点,建议考生着重复习。
必修三中,儒学思想的演变、近现代民主思潮的兴起以及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为考察重点。
2017备考建议
24题
特点:中古史;单一模块;历史概念考查;重视推理,论从史出。
对策:课标意识;立足教材,把课文内容当作素材;学生推理。
25题
特点:中古.思想文化为主;论从史出;题干未以全文言文出现。
对策:重视儒学思想;调整教学思路,善于追问;推理教学,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比较教学,历史概念教学。
26题
特点:历史概念内涵考查;关注课本核心知识。
对策:中古史的通史意识;重视历史概念内涵、外延教学;重视教材难点、主干知识的理解学习。
27题
特点:都是考查从“历史现象”—本质。
对策:中古史的通史意识;重视从“历史现象”—本质的教学;关注社会变迁前后的比较复习。
28题
对策:转折时期的比较教学和多角度分析;历史概念内涵与外延。
29题
特点:逆向思维;社会变迁、转折。
对策:“二观”把握历史阶段,微观剖析历史事件;史观统领史实的学习;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初中历史知识的适当补课。
30题
特点:比较分析;考点外知识,提供素材;考查课本核心知识。
对策:重视课本核心知识;适当关注热点问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打破思维定势。
31题
特点:经济史;考查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数据分析、中外比较。
对策:重视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中外比较,揭示隐性知识;重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史教学;善于追问。
32题
特点:命题依托教材;现象—本质;
对策:立足、用足教材;初中历史、高中选修的渗透;训练题不出现:题干是否定式、选项是组合式的题目。
33题
特点:观点印证;教材小字内容出现。
对策:立足、用足教材;补缺知识点与初中历史的关联;把选修内容渗透到必修复习中;概念教学,重视学以致用。
34题
特点: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联系;初中(选修)内容的渗透。
对策:立足、用足教材;补缺知识点与初中历史的关联。
35题
特点:世界经济史;课本内容为命题载体;关注时政热点。
对策:重视比较教学; 知识点复习中穿插同步训练,学生讲评;引导学生抓关键词。
主观题复习建议:
40题(25分)为材料分析题,通常涉及到中西方同类型事件对比
特点:小切口,深内涵;答题范围: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重视背景、措施及影响。
对策:立足教材,掌握核心知识,避免简单的知识梳理;“启示”教学方法:论从史出;一轮复习应严格控制课外材料;关于教材中的难课,并在教学上突破;关注比较教学;综合探究课应纳入教学并重点复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一般这道题整体难度不大,重点是考察同学对材料的区分和概括的能力,还有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41题(12分)为评析题,这种题相当于一个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对策:
2012 ①提炼观点,表明态度;②用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③得出结论。
2013 ①仔细分析设问;②注意图片下方说明信息;③对图片多角度解读。
2014 ①选取任一方面;②理由要充分,调动所学知识;③注意史观运用。
2015 ①亮出观点;②论证观点,理由充分,调动所学知识;③得出结论。
2016 ①亮出论点;②论证观点,理由充分,调动所学知识;③得出结论。
45题(15分)为选修题,一般而言45-48题均为历史的选修题,四选一。目前考生大多选修的为选修一《重大历史改革回眸》,故本文主要论述针对选修一的答题建议。本题15分,一般为两问,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第一问主要问改革的背景或措施,这一问相对简单,认真读材料,一般都能答得好;第二问基本上沿袭第一问的问题,主要问采取的措施的影响与评价,一般要一分为二的进行评价:积极方面:在教学中,我总结过三句话,基本上能够用得上,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XX矛盾,稳定了XX社会秩序,促进了XX经济的发展;消极方面一般答: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危机。
长沙云翼高考补习学校转载